深圳大气臭氧污染机理与防治路线研究及“省-市-区”应用示范(一等奖)

发布日期: 2021-08-03     
浏览次数 : 1175
更新时间 : 2021-08-03

       一、项目名称:深圳大气臭氧污染机理与防治路线研究及“省-市-区”应用示范(一等奖)
       二、主要完成单位: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深港产学研基地(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修院)
       三、主要完成人:黄晓锋、张远航、兰紫娟、何凌燕、曹礼明、王雪松、云   龙、孙天乐、古添发、 于广河、夏士勇、唐梦雪、朱   波、牛英博、林晓玉
       四、项目简介:

       本项目以全面掌握深圳市大气臭氧(O3)三维空间分布特征和光化学生成机理为目标,构建和综合利用多种先进技术在深圳市开展了地面、铁塔及雷达多层次立体观测,实现了O3及前体物VOCs在城市不同功能区、不同垂直高度的精细辨识和来源区分量化;鉴别了不同功能区大气光化学反应活性及主要影响因素;利用观测和模型手段详细评估了深圳O3污染对前体物和源排放的响应关系,与区域传输和气象变化的内在联系,揭示了超标日形成的主控因子;在科学结果基础上,制定了深圳市近期和中期臭氧污染防治路线图,提出了前体物减排、应急防控、区域联防联控等方面的措施建议,并开展了“省-市-区”多级落地示范应用。

       五、项目创新点:

       1. 明确了深圳市O3与PM2.5污染在时空分布上的一致性以及VOCs在二者协同控制原理中的核心作用;

       2. 表征了深圳市一百余种主要VOCs污染的三维空间分布特征,阐明了高空O3生成与传输对地面O3污染的影响;

       3. 提出了强化夜间工业VOCs源督查防控以削减次日白天O3峰值的创新举措;

       4. 揭示了生物质燃烧源含氧VOCs在珠三角O3生成与区域传输中的重要作用;

       5. 制定了区域视野下深圳市分阶段臭氧污染控制的科学路线。

       六、推广应用:
       
本项目研究提出的相关措施纳入了《2020年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硬任务攻关攻坚方案》、2019-2020年《“深圳蓝”可持续行动计划》、《龙华区2020年“深圳蓝”可持续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措施文件,如广东省在臭氧污染应急过程中实施了分市、分级的VOCs和NOx差异化管控及粤北地区露天生物质燃烧控制;深圳市强化了北部片区VOCs排放控制,重点整治了工业源、加油站和老旧车;龙华区落实了夜间工业VOCs排放督查及过境柴油车抽查和强化管控等针对性措施。

       本项目研究为省、市、区“十三五”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项目负责人张远航院士担任了广东省、深圳市大气污染防治“硬任务”攻关攻坚专家组组长,项目执行负责人黄晓锋教授包点诊断龙华区臭氧污染问题,应用项目成果在一线支持广东的臭氧污染防治工作,并取得了突出效果:2020年广东省5年来首次实现O3和PM2.5双下降;深圳市O3污染水平为珠三角最低,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名列第6;龙华区O3污染改善幅度位居全市第一。在项目成果的支持下,深圳市空气质量持续向好,对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图片1.png

深圳大气臭氧污染机理与防治路线研究内容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