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青年科技奖优秀奖获奖人员——陈绍晴

发布日期: 2022-02-23     
浏览次数 : 1121
更新时间 : 2022-02-23

一、个人简介

       陈绍晴,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城市和区域低碳可持续发展评估与管理。为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2020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生态环境系统工程专委会副秘书长、IPCC全球城市大会评审专家、《Frontiers in Sustainable Cities》副主编、《Current Research in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编委、《E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专栏编辑、青年编委,《Applied Energy》《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等SCI期刊客座主编。

二、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

       围绕着如何明晰资源利用的系统性机制,提高城市资源全局管理能力,支撑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这一关键问题,建立了“生产-消费-控制”多视角下的资源代谢过程分析框架与系统性核算方法,提出的“可控资源流环境流”新概念新算法,构建了融合式的多资源代谢网络模型,兼容能流、水资源流和碳排放的多向耦合追踪,克服了分隔式截面模拟的弊端,实现了跨边界的多元政策模拟与可持续性评估,并建立了实现水资源保护、能源供应安全和碳减排的协同管理机制,可有效避免整体资源利用低效化和碳排放反弹式增加。以2020年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的工作为例,在城市代谢的经典研究框架之上,拓展融合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理论与投入产出宏观经济模型,将累积于城市内部的资源存量、生物体的碳储存等进行了统一核算,量化了资源利用动态与静态环节对未来碳排放的“惯性”影响。基于全球典型城市分析揭示了8%-24%的碳被暂存于城市系统内部而尚未被释放,与直接碳排放量级相当,其排放潜力的大小将深刻影响城市的“脱碳”前景。这一研究被评实现了城市尺度存量气候影响的定量化,力证了碳约束下资源代谢存量测算和管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该成果获得了当年的国际华人产业生态学会最佳论文奖。目前,在Nature Communications、ES&T、RSER、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等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5篇ESI热点/高被引文章,SCI他引3000余次。

三、科技成果应用情况或技术推广情况

       研究组城市多视角碳核算成果得到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的应用,作为城市气候变化影响驱动力的测算基准;研究组城市资源低碳代谢模拟成果得到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自然资源部和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等相关部门的批示采纳,服务于我国地区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制定和部门间协同减排机制的建立。
 

       广东省生态环境青年科技奖业务联系方式

       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 会员部

       联系人:许佳炫

       电 话:020-83700890

       邮 箱:gdhjxhhyb@126.com